父母沙龙NO.4 |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养育原则

发布时间:2024-11-14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366次

在这收获的季节里,金秋送爽,丹桂飘香。11月5日晚19:00,第四次父母沙龙准时开课,家长们带着满满的期待开始了新的学习。

 


  一、家长要重视孩子平日的反馈

课程开始,张玉霞老师(雨齐老师)对上一次家长们的作业进行了点评。在雨齐老师的引导下,家长们学习到了在预社会阶段如何收集孩子社会化程度的信息,觉察到自己对孩子反馈给家庭的信息进行了选择性关注,对亲子关系产生了影响。

雨齐老师说:“如果家长总是关注孩子不好的信息,会很容易打开孩子的防御系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因此,家长们要搜集一些正面的、积极的反馈,通过表扬、鼓励的方式来强化孩子的行为,以及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看到个人的积极资源。比如,孩子以前数学考试只能考70分,这次考了90分,这是一个结果积极的事件。我们可以面带微笑,问问孩子‘我注意到你的数学成绩进步了很多呢,你是怎么做到的呀?’。同时,孩子反馈的负面信息是家庭教育搭梯子的大好机会,因此家长们要对这些信息有相应的策略。”

  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原则

陪伴原则即家庭教育实施过程中父母的言行准则。雨齐老师通过几个案例引导大家思考“当与孩子之间发生亲子矛盾时,我们会如何应对?”。

比如,孩子回家后拒绝和父母聊天。在场的爸爸妈妈们会怎么应对呢?会有怎样的感受?对此,家长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其中一位家长说:如果孩子回家拒绝和我聊天,我会感觉很难受,感觉自己被孩子忽视了。还有一位家长分享:“如果我的孩子拒绝跟我聊天,我会不自觉地认为孩子肯定在学校犯事了,怕被我说,我会感到生气。”



从大家的分享中,雨齐老师带我们认识到:当一个事件发生时,如果我们将其视为一个问题,我们就会更多地关注结果——孩子不理我,很可能会对孩子批评指责,一方面自己变得情绪化,另一方面也恶化了亲子关系。如果我们将其视为一个信息反馈,我们就会好奇过程——孩子不跟我说,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我们就不容易被情绪主宰,才能拥有一颗平常心。

很多时候,在父母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由于父母平时工作忙碌,没有太多时间去收集信息反馈,去探究过程,就会自动将事件视为一个问题,在意结果。从远古时代开始,重问题重结果的模式,其实早已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然而,在现代社会,相比于速度,我们更应看重准确性。父母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所有的错误都是“线人”,都是来给我们反馈信息的。面对孩子身上发生的“错误”,我们需要去探究其过程,复盘“错误”的发生,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搭好梯子。



  三、复盘第一阶段的课程

学习到这里,第一阶段的课程就接近尾声了。雨齐老师带领家长们复盘了第一阶段的课程内容。其一,在AI时代,家庭教育目标是培养孩子发展出五力:健康力、情绪力、学习力、行动力、领导力;其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承担协同的副驾驶位,将主体驾驶座还给孩子;其三,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呢?首先,家长的情绪是稳定的,家庭才有稳定的能量场。父母对孩子全然的尊重、接纳、允许,孩子才能敞开,父母才能收集到各种各样的反馈。面对反馈,父母需要好奇过程的发生,通过提问引导孩子复盘事件发生的过程,起到协同孩子发展的作用。久而久之,孩子才能内生出五力。

父母应该如何做呢?行为准则是什么呢?当一个事件发生时,如果将其视为问题,就会更看重结果,会导致情绪化;所以应该将其视为反馈,探究过程。最后,家长们带着本节课的收获与思考,继续完成课后练习四。



  四、家长感言

 花花:雨齐老师提到欣欣老师愿意真诚分享源于她对自己的接纳,当一个人真正接纳了自己时,没有什么是害怕分享的,这让我在生活中渐渐学会看见自己,开始接纳自己,做真实的人。

  风帮主:本节课最触动我的一句话是“孩子撒谎,是刻意营造父母想要的假我”。我以前没有关注到这个层面,只觉得撒谎不能接受,现在我开始以一个新的视角去认识孩子表现出的“问题”,关注“问题”背后的过程。

  五、组长练习后的分享

 每周雨齐老师和欣欣老师都会就本节课的内容带领四位小组长进行线上练习,这一次雨齐老师以一个家长的作业为例,不仅强化了课程内容与方法,也带领家长看到了自己。大家纷纷表示收获满满:“看见对方生存的时代与背景,就能看到完整的对方,心胸就会宽广很多,我们在原生家庭所经历的创伤在这一刻好像完全释然了。万物唯心造,当我们变了,世界也变了!”








撰稿:梅花

编辑:陈欣 王苗

审核:袁汉杰



小学部 PRIMARY SCHOOL 初中部 Junior high 高中部 Senior high 科学生态城校区